整體求職之路方向的轉變:互動工程師 -> 工程師 -> 後端工程師 -> 虛擬實境.研發工程師 -> UI.研發工程師 -> WiFi.研發工程師
歷經了七個月的時間,終於暫時找到一個我覺得我適合的工作了。我從2019.11就開始求職了,一路找到2020.05,總共歷經了七個月的時間才劃下句點,中間在2020.03時有去上班,但只是暫時的,我私底下一直有在投別的職缺,因為當時不知道結果,所以就也只是寄予一個希望罷了。而我在三月去的公司,其實是我最不想去的,本來應該要拖延他的,但是接到通知時,因為受到了其他的打擊,所以沒有特別拖延。最後在五月底時收到另一間公司的聘書,成功找到我想去的工作。
互動工程師
一開始我著重在互動產業的公司,但是後來去面試幾間之後,發現業界跟我想的不太一樣,比較像是在接案,而不太是自己發想的,就變成不是我一開始想要追求的工作內容,同時對於這個產業的薪水有點失望,所以開始慢慢的轉變職業方向。
工程師
轉變後的方向,變成先朝著一般的工程師去尋找,但其實工程師的總類也分成很多種,我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想做什麼,所以在剛開始求職時,我只確定我想從事軟體相關的職務,可能是後端、前端或是手機app的開發,雖然之前有嘗試過手機app的開發,但整體來說並沒有特別的偏好與想法。
後端工程師
後來受到朋友的影響,決定先從後端相關職位開始找起。在與一些公司面試過後,漸漸知道後端在做些什麼,同時也開始反問我自己這些真的是我想要做的嗎?在此同時也因為我並沒有太多後端的經驗,公司最後都婉拒我,有些甚至連面試機會都沒有。
虛擬實境.研發工程師
於是我開始回想我之前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很開心以及很想要繼續往下做的情況。最後我發現在做研究時我會去思考我們為什麼要做這個、這個作品的貢獻是什麼以及為什麼不用其他的方式去做呢等問題,在思考這些問題時讓我很開心,所以求職的方向就漸漸轉變成著重在研究、發想及討論的相關職務。但對於要從事什麼樣的行業並沒有特別了解,只是之前在交大時主要是在做VR相關的人機互動,同時也因為這樣好像比較容易說服別人為什麼我會想要做這個,而不是突然想做一個從未嘗試過的工作內容,所以是往VR的方向找。但是在台灣VR行業中幾乎沒有找到著重在研究、發想及討論的職務,後來意外發現T公司裡的VR team 有在從事相關的工作,但面試過後都被婉拒了,因此現在對於求職以及人生有些迷惘。
UI.研發工程師
沮喪時,突然接到C公司願意發聘書給我,雖然不想去,但現在的我好像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能去了,同時也稍微逃避家裡的壓力,但我知道我最後都一定要離開這裡,這裡只是暫時的,這場戰役還沒結束,這只是為了現實不得不先暫時躲在這裡。
WiFi.研發工程師
一進去這間公司就遇到了我人生很嚴重的難關,差點度不過,幸好有人撐住了我,我才能得以度過這個難關。後來就開始默默的工作,默默的投履歷,默默的準備,默默的請假去面試,這期間因為不想讓家人知道,所以每次面試都自己跑去外面租一個小空間,每個夜晚都躲在房間默默的準備,每個晚歸的夜晚都在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當中遭遇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以及社會冷暖,心情都跟著這些情況上下起伏,就這樣過了兩個多月,一路咬牙苦撐,差點以為已經沒有希望,要留在這間公司了,幸好最後在2020.05.28收到了正式的聘書,雖然不是我最想要的部門,但是至少是往我想做的研究、發想以及討論的工作內容更往前邁進一步。我將在2020.06.15報到,希望一切順利。
以上僅此紀錄整體過程,其他詳細細節將在其他篇文章中敘述。